体育馆杀人事件

第37章


     广播部的副部长森永悠子用和往常一样爽朗的声音说道。
     “只用拿着伞放到厕所里吧?不用准备什么特别的东西,就算是当天想到的办法……”
     “你的想法也有道理。那么,来把犯人完成伪装工作的步骤做个分类吧。”
     裏染拿起粉笔,用不会妨碍到在黑板一侧写“条件”的大小,写下了字母“A”和“B”。
     “首先作为推理的前提,关于那把伞的所属有两种情况。其一,那把伞不是犯人的私用物品,其二,那把伞是犯人的私用物品。”
     他简洁的在A的下面记上“不是犯人的私用物品”,B下面记上“是犯人的私用物品”。然后用粉笔在A的一侧敲了敲。
     “先考虑这边。那把伞不是犯人的私用物品。就是说,犯人平时用的不是这把伞,这把伞是专门为伪装准备的。在这种情况下,犯人是如何准备的这把黑伞的呢?”
     这次裏染没有写在黑板上,而是把伸出的手指一根一根的弯曲,用来计数。
     “一,早晨从家里出来时,从家里带的。
     “二,上学途中从某个地方拿到的。
     “三,来到学校后,从校内的某个地方拿到的。
     “如果没法事先准备,伞的来源必然包含在这三种情况里。我会从第一种情况开始逐一讨论。
     “从自己家里拿的。那么犯人在上学时就拿着两把伞,自己平时在用的伞,和用来伪装的伞。因为在下雨,所以合情合理。但这样一来,除了打着的伞以外,犯人的手中还有另一把近乎全新的黑色长伞。这样很奇怪吧。怎么看都很奇怪。别人看到犯人时肯定会产生‘那个人什么会拿着两把伞’这样的疑问。虽然可以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但伪装用伞的特征被别人记住是很致命的。谨慎的犯人不可能做出这么招摇的行为。如果是小型伞还可以隐藏起来,但那把伞太大了,肯定藏不住。第一种情况排除。
     “用同样的道理,也能否定‘在上学途中从某个地方拿到’这第二种情况。在电车中偷的,或是在店里买的,可以想到很多种可能性,但不论是怎么来的,拿着两把伞走在外面都很显眼。这个也排除。”
     裏染的推理宛如连发的机关枪,柚乃不得不全速的运转头脑。
     总结一下,现在在推理第二个条件。如果认为伞是用来伪装的道具,就要考虑伞的来源,因为拿着两把伞上学很招摇,所以伞是从家里带出来的可能性,以及在上学路上拿到的可能性都被否定了。……嗯,推理到这里都没问题。
     “那么,第三种情况。到达学校后,从校内的某处拿到的。学校里有许多学生的伞,大概能行得通。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要获得额外的伞,最先想到的是,借还是偷,以及向哪个人下手。但是放学后仍然在下雨,不会有人把必要的伞给别人,或是借出去。即使确有此事,在昨天的调查中物主也会举手表示那把伞是自己借给某人的。
     “另外,偷来的这种可能性也不存在。如果有人的伞被盗,在调查时失主也会举手表明。”
     “我有问题。”
     像是在记者会上的提问环节,香织高高的举起了手中的笔。
     “就没有其他方法了吗?丢了的伞以及放在房间里没人要的伞都有很多,只要捡来用的话。”
     “正是如此”,回答了青梅竹马的问题。
     “的确在这么宽广的校园里,有许多丢弃的、或是忘在某处积灰的伞。即使捡来用也不会有人注意,不会有人抱怨。……但是,那是一把什么样的伞呢?那把黑伞几乎全新,很高级,没有一点污渍,骨架也完好。真的有人会把这样的伞丢掉或忘在某处么?简直无法想象。事务员的证词也表明失物中没有那样伞。
     “拿来的,借来的,偷来的,捡来的。在校内能得到伞的途径只有这些。虽然还可以在午休时出校购买,但和前两种情况一样必须同时拿着两把伞,所以排除。根据以上论述,第三种可能性也完全排除。”
     排除,排除,排除。
     回过神儿来时,所有的获得途径都被否定了。
     “那么,A前提就坍塌了。那么,B前提——用于伪装的伞是犯人自己的私用物品,只有这个可能性了。接下来加以讨论。”
     裏染配合着讲解挥了一下黑板擦,把A前提擦掉。然后敲了敲字母B——“犯人的私用物品”。
     “如果犯人使用的是自己经常用的伞,携带的问题就解决了。只要顺势把挡雨的伞放到厕所里就好。这样只用带一把伞。……但是,这样一来又有了新的问题。把唯一的伞放在现场的犯人,怎样才能逃到外面又不被淋湿呢?
     “进行犯罪时,外面还在哗哗的下雨。如果把伞留在现场逃到外面,肯定会被淋湿。犯人不会做这么显眼的行为。如果从离教学楼很近的舞台左侧逃跑,说不定可以不被淋湿,但当时针宫就在舞台左侧的出入口附近,所以犯人只能从舞台右侧逃跑。即使当天针宫不在,犯人也不会选择人目众多的教学楼方向作为逃跑路线。犯人起初就打算从右侧进入,然后同样从右侧离开。”
     “肯定是这样吧。因为犯人让朝岛打开了右侧的门锁。”
     袴田点了点头。
     “但是呢,这样一来,不打伞的话肯定会全身湿透。犯人在进体育馆时必须带两把伞,用于伪装的伞,以及扔掉第一把后使用的伞。”
     “那个……”
     推理越来越复杂,柚乃再次做了总结。
     那把伞是犯人为了伪装准备的,这种情况已经否定了。所以只剩下“那把伞是犯人自用的”这种情况。但是扔掉自己的伞后又无法逃离体育馆,所以必须再带一把逃跑用的伞。原来如此,柚乃理解了。
     不,等下,这样一来——
     “这样一来,又变回了第一种情况。必须有两把伞,但又不能从自己家里、以及在上学路上得到……”
     “哦,对的,对的,你很聪明嘛,袴田妹!”
     裏染兴奋的敲了敲桌子,看来他觉得面对柚乃没必要保持礼貌。
     “大家明白了么,就结论而言,犯人无论如何都需要两把伞。但就像我刚才所说,上学时拿着两把伞太显眼了。当然,犯人也不可能事先准备。那么得到第二把伞只能是在到学校以后,或是使用上学时能藏在包里的那种雨具——拆叠伞或雨衣。”
     “啊,也对”,柚乃改变了想法。现在的情况与A前提不同。B前提下的“第二把”不是被扔在厕所里的黑伞,没人知道那是一把怎样的雨具。所以有可能是拆叠伞。
     还是说,裏染已经知道那把伞是什么样子?
     在柚乃的期待与不安中,机关枪继续射击。
     “在这里,我还要逐一的讨论可能性。首先是在学校里得到。和刚才的讨论一样,借伞是行不通的,外面下着大雨,没人会把自己的伞给别人。偷伞太危险。如果物主通报,拿着偷来的伞的怪人就会暴露。还有一种可能是犯人自己在前一天丢了伞,事件当天取回。但根据教工的证词,事件之前几天的失物中没有伞。所以这种可能性被否定。
     “那么是捡到的吗?现在的推理没有之前的限制。犯人捡到的伞不一定是全新品,所以捡到旧伞用来逃亡是可能的。
     “但是考虑到犯人的心理又会如何呢?如果我是犯人,肯定会把那把捡来的、不知物主是谁的伞留在厕所里,然后打着自己的伞逃跑。不过,这只是没有证据的推理……”
     “不……我可以认同。”
     仙堂说道。
     “本来就不会有人把自己日常使用的东西留在犯罪现场。偷来也好,捡来也罢,如果事前拿到了替代用品,所有人都会将那把用作伪装。”
     警部今天第一次帮侦探说话。裏染微微一笑,恭敬的他向行了一礼。
     “谢谢你,刑警先生。……这样在学校里得到的可能性也消失了。那么只剩下唯一的可能,就是折叠伞和雨衣。”
     他停顿了一下,喝了口瓶装水润了润嗓子。
     “犯人扔了自己的长伞,随后换用折叠伞或雨衣。这样的雨具不太适合用在瓢泼大雨中,但只要不特意的引人注意,也会不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方法有充分的合理性。
     “——但是,第一个条件可以绝对的否定这种可能性。”
     唉?
     随着怀疑的声音,所有人都看向写在裏染身后黑板上的文字。
     
     “第一个条件,在校生,经常使用旧体育馆的广播室”
     
     “根据第一个条件,犯人经常使用旧体育馆的广播室,也就限定在了戏剧部、学生会以及广播部的成员中。回想一下事件当天他们的的行动。
     “首先是戏剧部。他们三点以后在活动室里集合,然后去了旧体育馆。在雨中所有人都打着伞。对吧?”
     裏染向梶原确认,他保持着警惕的同时,表示了同意。
     “接下来是学生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