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与革命

第36章


房间里每面墙都被行将散架的柜子占据了,大多数柜子里都塞满了一捆捆布料,布料几乎都是暗色调的。其中一排柜子上塞满了书籍、小册子和杂志。
    门前放着三个橱窗模特,都是女性;确切地说是用黑色金属架支撑起来的人头模型,长着一副卡通人物的脸,面无表情,跟安娜随手在纸上画的人脸差不多。每个人头都披着黑色的布料,不过披法略有不同。一个是传统的圆形围法,一个呈倒V型,还有一个在前额两侧上方分别呈小小的V型。
    “那就是面纱。”罗娅兴致勃勃地用手指着模型说,“看,够你选的。”
    安娜咽了下口水,勉强点了点头。
    “有人吗?”罗娅用波斯语喊道。不一会儿,一位腿脚很不利索的驼背老人从里屋走了出来。罗娅告诉老人她们来这儿的目的后,老人笑着打量了安娜一番。安娜注意到他的门牙全都掉光,剩下的牙齿也全黄焦焦的。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软尺递给罗娅,罗娅量了安娜的头和肩膀。老人这时对安娜说了句话,可由于他口齿不清,加之说的是波斯语,安娜摇了摇头。
    “他问你想要多少。”罗娅翻译道。
    “你觉得买多少比较好?”
    “两件比较好。在家没必要戴。”
    “两件。”安娜用波斯语回答道。
    老人又问了安娜一个问题。
    “他问你要哪个。”
    安娜看了看那三个模特,然后指着传统的圆边面纱说:“那个……”然后又指了指两侧带有尖角的说:“……还有那个。”
    罗娅咧嘴笑道:“跟我的一样。”
    安娜从没注意罗娅戴的是什么式样,现在才看出来。
    她们乘出租车回到谢米兰后,罗娅就煞有介事地教了安娜出门时怎样穿戴罩袍。安娜觉得,这最后一点自由,自己就这么放弃了!
    那天晚饭过后,安娜对努里说:“我有样东西要给你看。”
    努里沉着脸说:“我没工夫。”
    “就一分钟。”安娜走进厨房,把罩袍拿出来戴在身上。她像罗娅教的那样在下巴处把罩袍夹住,轻手轻脚回到餐厅。
    努里抬起头来;安娜左右各转了一圈,把罩袍展示给努里看,可努里什么话也没说。
    “你觉得怎么样?”安娜问。“罗娅带我买的。”
    听到罗娅的名字,努里阴沉的脸变得柔和一些了,欲言又止。他深吸一口气,再次紧锁眉头,好像提醒自己要保持愤怒。他站起来,椅子腿蹭得地面吱吱响,然后朝大门走去。
    “求你了,努里,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你到底觉得怎么样?”
    努里头也不回,摔门而出!
    * * *
    1 指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加害者者犯罪的一种现象。
    
    第35章
    
    两周后一个寒冷的夜晚,安娜正在做饭,努里回来了;只见他鼻涕直流,双颊通红,手里拎着一个扎起来的帆布袋。安娜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因天冷而皲裂的嘴唇和痒痛难忍的手指,想起终于到家时被温暖包裹时的情景。
    “我饿了。”努里的吼声打断了她的回忆。
    “晚饭再过几分钟就好。”她正在做伊朗式炖肉,主料是碎豌豆和牛肉,佐以洋葱、土豆、番茄酱和酸橙汁。
    “怎么还没做好?一整天都做不成一顿饭!”
    “就十分钟。袋子里装的什么?”
    努里一声不吭地转身上了三楼。
    安娜不常上三楼,那里除了一个橱柜和一扇通往楼顶的小门之外,别无他物。她听到橱柜门打开的吱呀声,接着是一两下扑通声。安娜寻思着努里用那橱柜做什么,或许电话就藏在那里吧;等他不在家的时候,我上去瞧瞧。接着努里下楼走到起居室,打开电视。安娜给肉汤放完佐料,盛进饭碗里端上桌。“好了。”
    努里走到桌旁,瞥了一眼饭菜,然后又瞅了她一眼;叉起双臂:“你怎么穿着牛仔裤?”
    安娜耸耸肩说:“在自己家里,穿什么都行,对吧?”
    努里的脸色更加阴沉,不过还是坐了下来。安娜坐在餐桌另一端。如今这些日子,晚餐少有顺心的时候,她也没什么胃口,经常是等努里吃完了,再随便吃一点。努里折了一截西洋参,放到盘子里,再舀了些肉汤倒进盘子,把面包往肉汤里蘸了一蘸,塞进嘴里。
    嚼着嚼着,努里忽然停下,把饭菜吐回盘子里:“不对头!”
    “怎么了?”
    “这饭我吃不下去,跟土一个烂味!怎么做的饭?”
    安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端起碗,撇了一勺汤倒进盘子,尝了一口:“没问题呀。”
    “不对,有东西变质了;这味道跟以前不一样!”
    “你说这个啊,家里没藏红花了,我多加了些姜黄,所以偏印度风味,或许你尝到的就是这个味。”藏红花差不多算是波斯料理中最常见的调料。
    努里的脸色并未因此而缓和下来:“我干吗要吃印度风味的东西?那个国家满是骄傲自大、肮脏无比、缺乏教养的异教徒!你是在耍我。”
    安娜看着他,一语未发。
    “连饭都不会做了,简直是废物!”
    安娜再也忍不住了,她站起身,一把将饭碗扔到地上。碗筷摔碎在地,汤也随之洒了出来;那“哗啦”一声在安娜听来无比清脆悦耳。
    努里惊得睁大了双眼,他猛地跳起来:“你这是在做什么?你个疯婆娘,你的灵魂被恶魔吃了吧!”
    安娜双手叉腰:“够了,努里!收手吧!别再闹了。”
    努里逼近她:“别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快给我打扫干净!”
    安娜纹丝不动;努里抬起手,似乎要给她一巴掌;可安娜还没等他出手就闪电一般冲到楼上的卧室并锁上了门。
    当晚努里没有回家。清理那一地的狼藉时,安娜强迫自己别放在心上。她甚至还眯了几个小时;到了第二天早晨,就已下定决心。她四处搜寻护照;好几个月都没想这东西了,因为平时并不需要。护照本来应该放在嵌入卧室墙壁的保险箱里,她知道密码。可打开后才发现没有。安娜心里一阵惊慌:护照不仅仅是她的身份证明那么简单,而是她这个人存在于世界上的正式凭证,没了它,就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她翻了翻梳妆台和衣柜,仍然不见护照的踪影。
    难道努里把它放进三楼的壁橱里了?时不时听到努里开开关关那个壁橱。安娜爬上三楼,打开壁橱门;里边只有些亚麻布等物品,没有护照,也不见电话。如果他没往里放东西的话,为何总开壁橱呢?安娜皱了皱眉,一时也想不明白。她又下楼到厨房、书柜后面和壁橱里都搜了个遍,依然一无所获。到底在哪儿呢?是不是努里另外做了手脚啊?
    安娜在起居室里踱来踱去,胃里翻江倒海,呼吸急促,难道自己病了?现在该怎么办?接着,她忽然停下脚步。一定有办法的,丢护照的人多的是,不能就此消沉,肯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想着想着,她由原先的恐惧变成了恼怒,那是对努里,也是对自己、对自己孤立无援的恼怒——这以前不过是在浪费时间罢了。
    她披上罩袍,拿着钱包,跑出家门,到了街角处,招了辆出租车去瑞士大使馆——由于美国与伊朗的外交关系已断,在伊美国人的一切事物已交由该使馆负责。一路上,她越想越生气。这一次,她没有忍,而是任由怒火燃烧——怒气燃烧总比精神崩溃好得多!太阳穴的抽搐反而令她心安起来,怒火反而令她思绪明朗,坚定了她的决心,引导着她采取行动!
    没想到去德黑兰北部使馆的那段路并不长,离萨梅迪家也不远。使馆大楼气势恢宏,前面有极具现代风格的几根柱子,与白宫略有相似之处,但和德黑兰的大多数高档建筑一样,它的周围也竖着几堵高墙。寒冬渐逝,雪白的墙壁反射着耀眼的阳光。
    走近才发现使馆的“涉外事务”部门在几个街区之外的另一栋楼里,于是她走向那栋与恢宏的使馆楼极不相称的混凝土小楼。门口有栅栏围着,一个身穿德黑兰警察制服的男子守着大门。她按了一下墙上的电子门铃,一个冷冰冰的声音问她有何贵干。
    “我想找个人,帮我回美国。”
    门开了,安娜赶紧进去了。一阵粗略的搜身之后,一男子用口音极重的英语问她要护照。
    “我……没带上。”
    男子皱了皱眉,打量了她一番,接着显然是认为她没什么问题,就带她沿走廊到了一间小办公室门前。他敲敲门,走了进去。安娜在走廊里等着,屋里有人说话,声音很低。过了一会儿,那人招手让她进去,然后关上门出去了。
    一个男子坐在毫无特色可言的办公桌后;他面色蜡黄,头发稀疏,大腹便便,戴一副金属边框眼镜,似乎因工作繁重而心事重重,急需休假调养。
    他清了清喉咙:“早上好。我是彼得·多伊奇。请问您有什么事吗?”他的口音也十分浓重,不过安娜听出来那是瑞士腔。
    “早上好,多伊奇先生。我是美国人。我在伊朗待了一年左右,现在想回国,越快越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