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中国和世界

第12章


  这就意味着将出现更具体的、强制性的措施和新的条约,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所有国家都真正自愿地做出承诺。
  另一方面,还需要想办法支撑著名的坎昆绿色基金,在出台各自2030年的计划之前,这将是一个检验各个国家政治意愿的机会。
  二十 CO2少一点,生活好一点
  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正步入经济增长阶段,也是历史上最需要能源的阶段,这是其工业化和不断增长的经济的需要。这一时期将持续至少十年。
  与数十亿人们的合理愿望相悖,推行限制性政策,甘冒经济增长变缓的风险,这并不是最好的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性越来越大……因此,中国正在为未来的能源和环境改革做着准备!
  2030年的CO2排放量将是多少
  如果我们袖手旁观,将增长40%!
  据能源情报署(EIA)预测: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减排措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从2006年的290亿吨增长到2015年的330亿吨,到2030年将达到400亿吨。
  在2020年之前,地球上需要减少30%的二氧化碳,否则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摄氏度。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一警告是由美国发出的,而此前美国在数字的承诺上一向很慎重。
  而中国则指出了工业国家该负的责任,它们在本国内部做的是一套标准,而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时,却明显是另一套碳信用标准。
  减少CO2排放,从日常生活做起
  当国际机构仍在质疑和考虑该采取怎样的新环境政策时,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低碳”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个流行词。
  而在这一新观念和新词条尚未发明之前,许多中国人已经开始了更环保的生活方式,节电节水、精打细算。
  的确,环境和污染问题在中国已经人尽皆知,而如今这些问题与减排二氧化碳成为了国家大事。
  几个中国网友的看法
  在国家级的计划和指导方针之外,中国网友发出了“今天你低碳了吗?”这样的口号!
  在豆瓣网上,成千上万的网民讲述着自己生活行为的巨大变化。在这些普通网民的论述和建议中,我们看到如下这些标题:
  “垃圾分类以减少碳痕迹”,“变化来自日常的点滴积累”,“六个习惯减少你餐桌上的碳痕迹”,“低碳生活的50条建议”,“用电子发票取代传统发票”。
  我们该为环境做些什么
  在中国的网站上,我们还找到了其他的评论:28岁的魏宁,在江苏省南京市一家外资银行工作,她讲述了她是如何从日常生活的点滴行为做起的。她每天都很重视环保和低碳:“我从很多小事入手:用打印纸的两面打印材料、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骑单车、离开时记得关灯和关电器、在超市用环保购物袋而不是塑料袋等等。这些细小的行为可以产生大的影响。”
  即使在炎热的夏天,魏小姐也从来不把空调开到26℃以下。她认为,低碳的生活方式需要适应这些生活习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在她看来,一旦确立这些原则,低碳生活就很容易实现了。
  魏宁很喜欢栽培植物,因为从豆瓣网上的一个碳排放量计算器上她了解到,人们可以通过种植植物来吸收这些排放出的碳。
  魏宁发现,每消耗140度电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可以通过种一棵树来抵消掉。这就是为什么她买了许多室内植物,并将它们摆放在阳台上。“仅仅是看着这些绿色植物,我就觉得空气清新了很多。”她说道。
  勤奋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方面,魏宁受父母的影响很深。她很清楚,贫困和欠发达的经济使得父辈们不得不生活节俭。而如今,人们提出低碳生活则是出于保护环境的原因。
  “跟爸爸妈妈一样,当我在外面吃饭时,我从来不点过多的菜,以避免浪费粮食。这也是省钱的好办法。”
  殊途同归
  在这一问题上,中国外交学院的龙媛芳赞同魏宁的观点。
  “政府应当出台法律来影响人们的行为,作为个人而言,则要从自身做起,比如栽培植物、循环用水、垃圾分类等等。”
  作为学校环保社的成员之一,她参加过许多不同的活动。
  “一些诸如离开房间时关灯这样的小事,都是在为环保做贡献,为未来的下一代着想。我认为,沙砾可以堆砌出宝塔,微小的凝聚可以孕育出伟大。如果我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注意环保,必然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魏宁和龙媛芳以自身的行为方式为环保做着贡献,但并非所有人的行为方式都是一样的。其他的,比如这对年轻的新婚夫妇,王锦和于燕,他们更喜欢用一种引人注目的行为来呼吁低碳生活,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这对来自辽宁锦州的新人决定骑着自行车来举行婚礼!这一行为吸引了当地居民的注意,它向人们传递一个信息:少一些汽车,少一些垃圾。
  教育与媒体的重要作用
  媒体和互联网在全球宣传低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也不例外!其中,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就是一例。
  除了众多提供环保信息的网站之外,随着它们在网民中人气日益高涨,获得成功,“微博”则逐渐成为了中国的舆论先锋们的下一个战场!
  二十一 低碳经济
  中国的愿望是从2020年到2025年,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降低40%到45%,同时加强立法,以履行其向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
  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说中国在这方面还要下很大工夫的话,那是因为这是一个人口非常稠密的国家,尽管发展迅速,但它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这个将来的世界第一大国,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其优先考虑的主要任务是: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根除大部分人口的贫困问题、改善人民福利等等,就像其他新兴国家一样。
  在这样一个所有国家都经受着气候变暖和自然资源匮乏的时代,对所有人而言,实施发展低碳经济都是巨大的挑战。
  与中国发展相关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谋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以及宏观政策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中国政府实施了低碳经济的扩大发展。一个国家越是发展这种经济类型,它就越能成功。煤炭资源丰富而石油、天然气短缺的中国,是一个碳排放大国。
  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很关注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以减少能耗,同时开发新能源。
  中国应该推出一种低碳的工业系统,以求在2015年创建一个节能环保的社会。
  综观中国所采取的措施,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正在沿着一条允许它低碳发展的路前进。
  例如,2010年至少592万公顷的造林行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发展能源经济、保护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对城区每天各自排放的1500万立方米废水和60000吨垃圾的处理能力等等。
  为了发展循环经济,中国应该加强矿产资源的再利用、工业废料的回收、热能的再利用及余热发电,还有家居垃圾的回收等等。
  中国将给予一些技术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非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力争到2020年将其在基础能源中所占比例从2009年的9.9%提高到15%。
  2011到2015年间,中国的方针政策
  这些目标对中国而言是真正的挑战,要想实现它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中,中国决定了它的发展战略:开发资源,节约能源。重点放在节约能源上,同时提高能源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该计划还鼓励能源节约技术、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包括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
  紧接着,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2010)将节约资源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并确立两大目标:一个是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另一个是新型资源的应用。
  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2015)尤其强调要挖掘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该计划明确其主要目标是:对国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的生活方式
  2010年10月13日发布的《生命行星报告》显示,如今中国自然资源的人均消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该报告称,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世界排名第74位。这就意味着中国自然资源人均消耗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报告中,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阿联酋、卡塔尔、丹麦、比利时、美国、爱沙尼亚、加拿大、澳大利亚、科威特以及爱尔兰。
  经合组织的人均生态足迹占全球的37%,高出“金砖四国”的平均水平。在这份报告中,生态足迹衡量的是人类需求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反映出生态资源的消耗情况。报告还指出,如果每个人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那将需要多达4。5个地球来满足人类消费和吸收排放出的二氧化碳。
  二十二 2030年的能源转型
  中国的决定性作用
  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詹姆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