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中国和世界

第15章


  在地方选举制度中,公民选举出他们的代表,然后由这些代表投票选举更高一级的代表,最终直到国家级代表。在最高一层,大部分代表由中国共产党选举产生。在2004年3月14日的修宪中,投票通过了私有财产权和尊重人权的法案,由国家保障这些公民权利。
  一国两制
  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立法编纂的权力、政治体制和政府机构。国家权力一方面由国家机构掌控,另一方面由中国共产党机构控制。后者则起着主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以及拥有9个成员的政治局常委,是中国政府整体的首脑。下级要执行上级的决定——鉴于国家的庞大、人口的多样性以及省级政府的相对自主性,这一原则确保了自上而下的稳定。
  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每次持续十几天。会议选举出其后五年的中央委员会,该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它将选举出总书记、政治局委员,并按照最高领导人的指导方针通过政治局的建议。中央委员会目前有198个成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全国人大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有大约3000名代表出席。全国人大指定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和总理,行使修宪权利。每个村、市和省份都有一个人民代表大会,并由该议会选举产生更高一级议会。
  国务院是行政机关。它由总理主持,同时也包括了政府机构和部门的负责人。大约有50名国家事务委员会委员。2011年,由温家宝总理领导国务院,他同时也是中国政府首脑。
  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国法制体系中的最高法庭。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命。许多其他司法机构均服从最高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期为五年,可连任一次,即最高任期为十年。自2002年11月起,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他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法律、任命国务院成员、批准条约、领导国家事务等等。全国人大可以罢免该主席的职务。当胡锦涛在2012年卸任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推举其继任者。
  两个主要的年度会议:每年3月,中国将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最重要的活动和问题将在两会进行讨论,包括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
  如果说共产党和立法机关确定大方针,那么则由国家政府部门贯彻实施所颁布的政策。同样,各省份一方面由中国共产党委员会领导,另一方面由当地政府部门领导,也由省长和地区政府领导。中国的省区拥有辽阔的地理面积和众多的人口。各省区都细分成更小的区域,市(相当于法国一个省的大小)、县、乡镇、村庄或居民区。
  中国的行政区划
  由于中国的特殊性,总体而言,中国宪法将中国分为以下几部分行政区域:省、自治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然而,这些行政区划在我们看来可能较为复杂。整体而言,我们可以说,中国有四大主要行政区域级别:
  省
  地区和大城市
  县(人口和大小相当于法国的省)
  乡镇
  中国目前拥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三 中国政府的远见
  中国以其独特的国际视角,对世界和其演变另有见解。例如,对中国人而言,金融危机则是一个飞跃和成功契机!
  中国的视野是务实的、有层次的、同心的——即以文明为中心。它有一个多极化的世界观,将自己作为地球系统的一部分。它的直觉将其引向稳定与进步。
  中国政府的三件大事
  就其短期目标而言,中国未来的国内政治可以从三个主要方面来定义:
  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长治久安;
  经济持续增长,在技术、社会和环境方面落实重大方针;
  现代化,改革和社会稳定:更均衡的经济增长和促进人权的进步。
  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希望能在“把握主导权”的同时,将中国放在一个可以改革、协商、允许公民参加国家日常事务的开放环境中。这就意味着更高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意味着与人民沟通、通过不同的方式聆听人民的意见(如调研、专家意见、协会、多样的地方组织、基金会、广播电视的谈话类节目、报纸和网络等等)。
  国家决策者的权力
  政府全权领导整个国家,控制国家的经济、货币和领土政策,实现国家的发展和实施社会改革。其经济增长和法律为国民服务。
  如果说中国与别的国家有什么不同的话,首先一条就是:中国是由中国政府(在协商组织的帮助下)有计划地来引导、建议和管理国家的改革。
  在近几十年改革的鼓励下,的确是私营部门在推进经济增长,然而从更长远来看,却是由政府来引导、激励和控制整个体系的。
  中国政府的作用:政治远见
  在许多其他国家里,则是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中那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或影响着国家和地区的政策。
  这些国家的战略发展有时会出现短期的纠纷或者决定,往往重创正在进行的改革、重大项目或者工程。
  长期以来,这两种观点大相径庭。二者相互对立,争论不休。政府应该更多地干预还是更少地干预?有多少宣言和规定会随着选举、调查、计划等等而变化、更改?
  西方舆论和中国的规划
  考虑到西方舆论的力量以及突发现象的出现,能实现合理平衡的中间路径(包括预测和干预经济事务)仍有待发掘。
  最近的经济和金融危机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建立新的游戏规则和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人类进步和长期稳定。
  不稳定经济中在短期内交替出现的矛盾信息迫使我们要有更长远的目光,实施一些有研究实验基础的项目。
  预见能力、创造精神、改革、规划和务实是中国发展目前的几大优势所在。
  中国的对内、对外开放政策使得机制规划改革成为可能。然而,尽管有开放性政策,政府的作用依然是决定性的!
  不稳定世界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千真万确的。它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地球上某处的一粒沙子有可能对世界的另一端造成影响。
  某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某个农业产区的干旱以及某处的家庭消费指数,这些是再平常不过的局部事件了,但它们却具有国际影响力,影响着我们的世界经济。
  在全球不稳定性和市场的不可预测性盛行的背景下,决策者们又希望目前的行为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未来,于是就在各种政治、经济策略间摇摆不定,从备选答案中做出抉择。
  如何进行中长期的投资呢?瞄准目标!不要被眼前的风云变幻困扰!通过制定长期的战略,我们将不再受制于走走停停的政策(即不断被推行又被废止的政策),我们可以通过留有余地的杠杆操作来构建对未来的预测。
  四 一个发展中国家
  对一个拥有13.7亿人口的国家而言,任何一个摆在中国官员面前的小问题都是重量级的。这的确令人伤脑筋!
  中国,一个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当看到了中国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看到了它的金融实力,看到了它那超过所有其他国家的稳步增长的经济,以及一些大型城市和省份经济的飞跃发展(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以及沿海地区),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是已经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中国的人均GDP水平告诉我们,中国距离那些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国家还很遥远,还要再等几年。
  尽管中国的发展状况具有代表性,但就目前来看,悖论仍未消除。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财富。
  中国悖论:强大而脆弱
  然而中国和中国人民必须处理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各省份和社会阶层间的差距以及诸多类似的社会问题。
  这就解释了在讨论中国内部问题时,一些领导人的讲话中所带有的那种现实主义口吻,有时甚至带有谦逊的态度。
  中国仍然是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尽管越来越强大,但它终归是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到这样惊人的发展程度,并展现出其未来在财政、人力资源、创造力、现代化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这足以使中国人为之自豪,也正是中国的强大所在。
  中国的脆弱则表现为它目前所面临的诸多挑战:领土、人口以及落后等问题。中国需要快速应对这些挑战,在既不遏制其开放政策又不违背国民愿望的同时,加快改革步伐,实现国家均衡、和谐发展。
  在诸多问题中,这些与发展问题相关的因素是中国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中国首先要解决以下几大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减少贫困人口、就业、教育、卫生、提高经济质量、环保等等,同时要充分保证其领先的国际地位。
  当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有发展的意愿或政治需求,或者正经历着重大变革的时候,制定计划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既定目标和改革。
  自从三十年前由邓小平同志开创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新中国就选择了计划发展的道路,这条路从整体上讲是成功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