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中国和世界

第16章


  1976年10月份,随着“文化大革命”画上了句号,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后于1978年举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变了国家的重大方针,也改变了中国的未来,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五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中共代表大会和五年计划在中国国家政策的制定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主要政治意向是在准备会议中通过的。
  五年计划概述
  中国的五年计划和代表大会是互为补充的。它们使中国的政策得到校正和协调。
  2006年通过了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直到2010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2007年10月召开,其后又召开了多次会议。这两大事件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距离将要在2012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不远了,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2015)也已开始,中国的未来又将如何?
  正在实施的政策
  2006年方针:中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十个关键词
  1.科学发展    6.民主和公民
  2.尊重人权    7.反对腐败
  3.首创国家    8.生态文明
  4.资本市场    9.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5.社会构建   10.和谐世界
  中国的五年计划指导着国家发展目标,同时为满足中国的需求提供基本依据。
  所有的“五年计划”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2011年的也不例外。中国政府2011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减轻通胀压力。中国政府将GDP的增长率锁定在8%左右,在未来五年内保持在7%的水平。这一增长速度与过去五年相比要有所放缓。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3月的全国人大上发表讲话称,有必要增加社会投入,控制通货膨胀,消除这一导致人民不满的因素。在未来的五年里,通货膨胀率要控制在4%左右,预算赤字限制在GDP的2%以内。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强调说,还必须保障和改善人民福利。
  中国应确保经济稳步增长,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进程,同时要避免经济过热以及其他在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
  “十二五”计划的基本内容分为十二个部分,其中包含了加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扩大内需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等内容。该计划还提出要在未来五年里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以及建立一个节能、环保型社会。
  2011年到2015年改革的加强
  在第十七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十二五”计划被确立主抓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对快速而又稳定的经济增长;
  加速经济转型;
  快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实施社会改革;
  深化改革开放。
  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时期。在此期间,中国既迎来了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将面对诸多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挑战。
  “十二五”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它将进一步带领中国走向工业化国家,这是其首要任务。
  中国将致力于发展技术、产业结构和体制的创新,以应对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所带来的挑战。
  六 2011到2015年间的中国
  面对国内外的限制和约束,在未来五年里,中国要走一条新的工业化道路。“十二五”计划的首要任务就是,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国家。
  体制创新和调整
  因此,必须强调产业创新、产业优化和体制调整。例如,大多数省政府和地方政府主要关注GDP的快速增长和税收收入的增长,不惜采取限制劳动力成本、与外资进行土地交易以及减少进口税收等策略。
  现在看来,这些策略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会导致局部生产过剩、不合理竞争以及各地区产业结构的互相抄袭,最终呈现出产业单一、地区优势和地区差异丧失的状况。
  中国要对实施开放性政策以来所形成的发展模式进行调整,以消除以下两种倾向:过度投资和外源性经济增长过度。
  与此同时,中国还要继续更新产业结构、重点建设金融体系以及消除城乡结构的二元性,以促进政府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十二五”计划还应包含加快七大优先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重点放在改造和创新上,要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中国2011到2015年间五年计划的建议
  缩小贫富差距:在2011年到2015年间,中国希望通过改善收入分配机制来缩小贫富差距,即在减少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的目标是增加居民收入。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致力于促进就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工人工资及时发放以及加强税收对超额收入的调控作用。如果可能的话,中国还将改善员工的工资发放机制,深化公共机构雇员的收入改革。
  2011年到2015年的七大战略产业:中国要建立和发展七大战略产业,这些产业将在未来五年里享受优惠政策。这些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经济、生物科技、高档设备制造业、新型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
  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预计要在2011年到2015年里在世界范围加强文化宣传。
  中国要进一步发展文化宣传和文化产业,建立公共文化系统,并将重点放在中西部的农村地区。中国还将采取措施加强信息媒体建设。
  中国还要注意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以更好地实现文化交流。
  中国将给予非营利性文化组织更多的支持,同时积极保护文化遗产。中国希望通过创新改革来增强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更好地保护工人权利:中国希望加强劳动法的实施力度,健全冲突的解决机制,改善工作环境以及保障工人权利。政府、工会和企业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建立有效机制,使工人与企业达成共同利益。
  刺激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均衡发展。
  中国想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通过消费、投资和出口来刺激经济增长。
  更加对外界开放。
  中国无疑将把发展目光投向国外,在未来五年里继续推行开放性双赢战略。
  中国将更加对外开放,尤其是在进出口方面,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向国外投资。
  2011到2015年间的其他目标
  中国将设法刺激外需,其目的是优化出口产业结构,提高其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等的竞争力。
  同时也要鼓励进口,以维持宏观经济贸易的平衡,也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要提高对外投资的质量,优化投资分配,同时给外国投资商提供更灵活的环境:合法利益和权力。
  中国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中国公司在国外投资,并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指导。
  中国将发展建立国际化的金融机构和公司,加强人民币在跨国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
  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管理和区域合作。中国将以各种形式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战略,同时加强与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十二五”计划的一些其他建议
  创造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改善居住环境,建造社会住房,保障社会稳定。
  城市建设与发展。增加森林资源。90%的野生动植物受到保护。
  优先保障电力。发展核电。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治理有污染的工厂。
  到2015年逐步覆盖70%的医疗费用(个人只需支付不到30%),建立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为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补助。
  更公平的税收制度,让富裕阶层的人缴纳更多的税。
  让农民工融入大学教育。发展西藏和其他自治区的高等教育,改善城乡环境。
  鼓励中国出版物的国际化。
  经济增长速度最低8%。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率和持久性。
  中国现代化的新阶段
  中国将过渡到其现代化进程新的历史阶段:新技术、社会公平、个人自由、资源经济、清洁能源、环境、对外开放等等。是否会为我们呈现一个新的中国呢?
  总之,中国的“十二五”计划的目标是:基于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现代化、更加强大和自主,同时还要出台相关社会政策,解决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五年后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的?当然,它将是一个非常现代化、更加公平、技术更先进以及生活更舒适的社会。中国将努力解决现有的问题,以确保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七 中国人的当务之急
  在中国的许多省份,GDP的增长被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标准,盛行“速成”政策和“即时利益”政策,造成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后果。在经济结构中有五个“不平衡”需要特别指出:
  储蓄率很高,消费率很低;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集中在原材料加工领域),而第三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
  投资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过度,科技创新率低;
  可持续发展要与资源、环境和生态相协调;
  最后,收入差距拉大:基尼系数已经超过警戒线,并且还在继续增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